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达标服务解决方案
方案背景
近年来,随着大气环境污染程度的加深,灰霾等污染天气频繁发生且持续时间长、发生范围广,引起了全社会和国家各个层面的的极大关注。为有效控制环境空气质量恶化,国家和环保部门出台相应的应对措施: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,2018年10月26日修订实施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》。各地方也出台了地方环境保护地方法律法规,在各法律法规的指导下,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同比大部分区域是有所提升的。以2020年1-2月为例,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8.3%,同比上升7.4个百分点;除O3外,PM2.5/PM10/SO2/NO2/CO同比下降11.8%-21.9%。
但同时在“大气十条”于2017年底顺利收官时,由国务院2018年7月公开发布的《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正处于进行时,2020 年正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收官之年。到2020年,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%以上;PM2.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%以上,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%,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%以上。
因此对于空气质量考核排名较差的地市、区县而言,如何在考核排名中提升自己的名次,改善当地环境空气质量,急需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。
方案概述
宏观指导评价
提高污染变化规律认知。通过建设健全的基础建设,结合驻场服务,在城市整体污染水平、污染变化、污染机理等方面可以进行常态化的观测和评估,利于对局部和城市区域大气环境进行宏观评价和科学指导管理。
末端治理指导
综合监测、分析和科学有效管控全市整体空气质量状况,实现精准溯源治理、科学研判空气质量、动态调度管控措施、合理降频削峰。
污染研判指导
对典型污染时段进行“污染过程、污染特征、污染趋势”的综合分析,追踪其形成的具体原因。辨识大气污染输送、沉降导致;本地污染积累、爆发导致;大气扩散条件差、边界层低导致;传输与本地联合生成导致等各种情况。
方案构成
现状分析:在现有监测设备的数据基础上,分析空气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,为后续监测能力建设提供指导意见;为污染物溯源、污染形成机制分析提供摸排方向。
建立污染源清单:通过以往数据整合及现场巡查,建立区域内有组织排放的污染源清单,并每日更新“散乱污”等无组织排放源。
建立会商机制:建立以生态环境局牵头,联合镇街、城管、公安、交通、环卫等职能部门一体化的会商机制,确定巡查频率、问题解决等工作机制。
巡查服务:在区域内,按会商机制规定,联合响应职能单位巡查,尽早发现问题、移交问题、解决问题、督查问题。
解决思路